中小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主要組成部門,也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的生力軍。本年以來,我國中小銀行改造重組程序加速,多地的村鎮銀行、農商銀行等金融機構被接收合并重組,將在金融機構名單上加快消散。據不完整統計,本年前5月,約180家中小銀行獲批復合并或閉幕。
此中,部門村鎮銀行率先“離場”,取而代之的是“村改支”“村改分”。江蘇銀行于本年5月發布通知佈告,該行收購江蘇丹陽蘇銀村鎮銀行無限責任公司并設立分支機構的議案已獲核準。寧夏銀行發布通知佈告稱,經包養股東年夜會決議,該行將接收合并寧夏賀蘭回商村鎮銀行,并新設分支機構。
在這場重組年夜潮中,農商銀行也在加速構建新的金融版圖,行業洗牌速率明顯加速。例如,本年5月,內蒙古農村商業銀行掛牌開業,作為一家新成立的省級農商行,該行將100多家涉改機構組建為統一法人農商銀行。此外,經金融監管總局同意,河南農村商業聯合銀行和鄭州、新鄉、濮陽、濟源4市農商銀行(農信社)、滎陽利豐村鎮銀行等共25家機構,以新設合并方法組建為河南農商銀行。
總體來看,我國中小銀行近些年改造程序加速,尤其是處所性商業銀行頻繁兼并重組,每年都有部門金融機構摘牌。據中國國民銀行表露,參加存款保險的金融機構名單顯示,截至本年3月末,全國共有371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參加存款保險,相較于2024年底減少了48家,此中村鎮銀行占較年夜比重。記者從國家金融監督治理總局清楚到,截至2024年底,我國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4295家,相較于2023年底的4490家減少了195家。分機構來看,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譽社、村鎮銀行分別較上一年減少44家、41家、98家。
招聯首席研討員董希淼認為,中小銀行加速“瘦身”的緣由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累贅也有現實沖擊,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結構性問題。此中,管理不完美、缺少約束與制衡是凸起的掣肘。農村中小銀行在股權結構方面有待優化,部門銀行股東資質較弱,一些股東缺少長期投資包養網的意愿和才能,對銀行長遠發展不夠關心。
村鎮銀行、農商銀行等中小銀行在銀行業體系中占據數量多,可是由于個體體量小,抗風險才能較弱,在內部治理等方面隱躲著諸多風險點,改造化險則成為治標之策。“推動中小金融機構風包養險化解是守住系統性風險底線的主要舉措,將保證金融體系加倍平穩運行。”中國銀行研討院研討員范若瀅表現,從內部來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年夜,銀行業凈息差收窄,導致銀行經營壓力加年夜。隨機應變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可以根據分歧區域經濟發展表現,以及分歧機構風險情況差異,制訂并發布分歧的適配戰略。對流動性風險凸起機構,優先應用再貸款、專項債補充資本;對管理掉效機構,通過引進戰投、壓實主發起行責任重組。
金融監管總局農村中小銀行監管司相關負責人表現,推動農村中小銀行兼并重組減量提質,要通過改體制、轉機制、強治理、增動能,增強農村金融服包養網務適應性和競爭力。支撐共同省級黨委當局“一省一策”推進農信社改造。加速推動農村中小銀行兼并重組,減少農村中小銀行機構數量和層級,加強集中統一治理,隨機應變優化機包養網構布局,重塑經營機制,促進風險持續收斂。
“農村中小銀行作為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供給方,是農村金融體系的關鍵支柱,其涉農金融服務對農村發展意義嚴重,在鄉村振興、糧食平安、產業就業、居平易近增收及養老保證等方面發揮著不成替換的感化。”中國國民年夜學中國普惠金融研討院首席經濟學家莫秀根認為,加速推進農村中小銀行改造化險有助于進步金融服務實體質效,通過供給多樣化信貸產品,支撐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改良農村生產生涯條件,為鄉村周全振興筑牢基礎。(記者 王寶會)
發佈留言